参展艺术家:林欣
展览地点:新时代画廊(北京)
展览时间:2009.11.7~2009.11.30
罪:林欣个展”。此次展览是林欣的首次个展,将集中而全面地呈现他的艺术创作。 本次展览主题为“完美的罪”。旨在强调:我们在不断追求完美,不断追求改变,不断追求“发展”,不断追求“进步”,……,但是,沉湎于此的同时,我们和我们的社会,都在其中举起自我毁灭之手,在走向另一个极端。如虚拟现实扼杀了实在:影视对图像的虚拟,高保真对声音的虚拟,计算机编码对语言的虚拟……在发展中,虚拟逐渐成为人们所熟悉的,这些原属于镜中之像的虚拟物跳脱出了镜子,并且打败了现实实在的对应物,而我们,也沦为他们的替补,在此,实在被消解,而虚拟大行其道。又如,人在对自身和世界的改变中迷失了自己:我们对自身和对世界的改变改造,不可能比其自身的变化更多,这就是我们的历史基本性的弱点。人类的有限性使得我们的行为是一种罪行,当所有的被改变事物一旦展开反击, 则会是毁灭性的。 在林欣近几年的作品中,重复出现着一个“仿像”——由电线、电子元件、电子插头、机械、金属等组成,充满现代科技含量,形态各异、冰冷冷漠的“类人”形象。“她”,被追求雕琢成一个精神和肉体都极端理想完善的形象,被安排在一个个虚拟时空情境中;“她”精致优美、炫亮夺目,同样有性别,同样有情感,时而携带自己的多重面具,在一个虚拟陌生的自我空间或社会空间中,进行着自我的对话与游戏。 她的艺术,仿佛展现着一种“理想未来”存在景象:一个躯体的多样性,每个人具有平等的潜在遥在,每个人拥有自己的知觉条件,每个人处在他们的环境之中,每个人维持他们自己的真实。我们的皮肤——来自世界的自然保护外壳——将被打破。我们的面孔——来自社会的人造伪装面具——将被强固而多变。 林欣的作品,以一种创造性的符号形象——仿像,即以一种没有原本的(而是人为的) 可以无限复制的形象,它没有再现性符号的特定所指(形象与现实脱节,甚至形象超越了现实),纯然是一个自我指涉符号的自足世界;以一种虚拟时空,似曾相识而又陌生的跨越时间或空间的场景,一切仿佛在瞬间凝固停滞,毫无现实世界的流动亲近自然。这种由仿像、 虚拟时空所构成的“艺术世界”,仿佛是一种“冷艺术”,它表现在绘画上,与传统架上绘画相比,扩大了我们与审美对象(绘画作品)的距离——心理和视觉上产生一种深深的疏离冷漠感;而它内在传达的,却是一种“超真实”、“虚拟的也许是最真实可控的……”的观念。 林欣,出生于1979年,是中国“独生子女”的第一代,“工人老大哥”的时代痕迹仍在,她的童年,是在那些大车间、大厂房中度过,对机器、机械怀有情结;另一方面,作为80年前后出生的一代,这是经历并享受改革开放的一代。林欣与其同代人一样,受现代科技、数字网络充斥于生活的影响,使她认为“虚拟的生命也许有着更为真实的存在痕迹。” 这种“超真实”的存在,人们对自我存在与适应方式,有了更广阔的空间和范围。虚拟的,成为人们的另一种存在和释放方式,在其中,人们可以玩着各种“游戏”,模拟着各种 生活方式,变换着多种身份。在这里,时间被“都市化”了(这与空间的都市化不同),进一 步个体身体也“都市化”了,个体社会交往可以进入各种界面,从电脑键盘、屏幕,到数据手 套等。 “环境的改变,媒介的改变,认知存在方式的改变,必定会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和创作手法。” “在数字的虚拟与影像的现实之间,我试图用作品跨越这两种空间,呈现更为复杂交错的虚拟与存在的思考。”(林欣) 今天,虚拟文化的出现,不但逐渐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,而且也迫使我们思考新的问题,建构新的思维范式来应对这些深刻的文化变迁。这个时代,电子媒介,如电视,电 脑,互联网等,更加激进地改变了艺术与现实的关系,模拟和仿像应运而生。林欣的作品, 透露着只有在今天这种虚拟时代、虚拟文化背景下才诞生的艺术特征。